第5集:成为人类意味着什么
Reveries by Maxfield Parrish 1913
我曾经听一个人讲述他为什么决定不相信上帝,他有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他说:“我宁愿为我知道的现在的生活而活,也不愿为死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活。” 你能想象,这个人会有多么震惊吗?当他在他死后的几秒钟发现,人生的目的是为了准备迎接上帝,并帮助其他人也这样做,而他却把自己在地球上短暂的生命浪费掉从而失去了上帝赐予的永恒。
离我们家不远有一棵很大的橡树,我估计它大约有两百年了。每隔几年,它就会结出被称为“橡子”的种子,覆盖在树下的草地上。只有千分之一的橡子才能成功发芽成长成小树。其他橡子则只拥有一丝微弱的生命火花,它们会慢慢消亡,最终化为泥土。
如果我们只谈论橡子,而不去讨论橡树的意义,那么这样的讨论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可是,大多数人在谈论“作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时,往往做着类似的事情——他们只关注当下这短暂的凡人生命。但如果这生命只是更伟大存在的开始呢?就像一颗橡子最终会成长为参天的橡树一样。当我看着街上匆匆而过的人们时,不禁在想:有多少人活得好像这一生就是全部,就像那些永远没能发芽成长的橡子,慢慢地虚耗着自己宝贵的生命。所以,让我们花上一两分钟来思考一下,“做人”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此生“橡子阶段”的意义,更是那永恒的、“参天橡树”阶段的意义。
著名的文学教授C.S.路易斯(C.S. Lewis)为我们提供了一点关于“做人真正意义”的启示。他写道:请记住,那位你认为最乏味、最无趣的人,将来有一天可能会成为一种存在——一种是如果你现在能看见它,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崇拜; 或者,变成一种恐怖而堕落的东西,只有在噩梦中你才会见到。
路易斯(C.S. Lewis)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永恒的归宿,而我们很可能严重低估了上帝在永恒中创造我们的真正意义。
当我们读到“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人”时,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头、双臂和双腿——但狒狒也有这些!那么,当上帝说他“按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人”时,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圣经》中,上帝说了一句话,揭示了一个“完整的人”由什么组成,以及他对那些完全信靠耶稣基督之人的计划。经上说:
“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
这里的“成圣”意为上帝愿意洁净我们每一个人,而且是彻底的洁净。祂明确指出,一个完整的人由“灵、魂、体”三部分组成。因此,每个人都是“三一神”的一个三重写照或模型——一位上帝中的三个位格。如果这让人难以理解,我们应当记得:真实的上帝并不像人所虚构出来的那些“神明”。人为宗教所造的神往往容易理解——这正是“人造神”的特点。
橡子只是橡树生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才是那种令人惊叹、与小橡子截然不同的壮丽形态。同样地,我们也无法想象,当一个人完全把自己交托在耶稣基督手中,让祂洁净自己脱离羞耻与罪恶,并接受祂所赐的永生时,那“第二阶段”会是何等的荣耀。你被创造为一个“永恒的灵魂”,为的是与上帝同在的永恒,那远比人类所能想象的一切都要美好。但多数人一生都活得好像此生就是全部,像一颗躺在林地上的橡子,生命的火花一点点暗淡,最终在短暂的生命结束时,仍未进入“第二阶段”。
在《圣经》中,上帝写道:
“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纵观历史,无数人和文化都感受到“死后还有某种存在”?C.S.路易斯写道:
“被造的生物不会生出一种欲望,除非有满足这种欲望的东西存在。
婴儿会感到饥饿——因为有食物存在;
小鸭渴望游泳——因为有水存在……
如果我发现自己心中有一种渴望,这世上的任何经历都无法满足,那么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我是为另一个世界而造的。
如果没有一种世俗的快乐能满足它,这并不意味着宇宙是虚假的。
或许,这些世俗的快乐原本就不是用来满足它的,而只是为了唤醒它,让我们想起那‘真实的事物’。
因此,我必须谨慎:一方面,不轻视也不忘感恩于这些世俗的恩典;另一方面,不要把它们误认为是那真正的东西。它们只是那真实事物的影子、回声或幻象。
我必须让自己心中那对‘真正的故乡’的渴望永存不灭——那是我唯有死后才能抵达的地方。
我绝不能让这渴望被埋没或转移,而应使它成为我人生的首要目标——努力前行,进入那故乡,也帮助他人同行。”
人类最大的悲剧在于:大多数人最终无法成为那种“在永恒中真正奇妙而荣耀的存在”。
耶稣曾说过:“引到生命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这“窄门”就是耶稣基督——而我们是否能走进这门,取决于我们是否完全信靠祂,认定祂是那位能救赎我们脱离羞耻、不义与死亡的救主。
耶稣说:“你们若不信我是那一位,就要死在罪中。”
请注意,耶稣在这里使用了“我是”(I AM)这个神的名号。正如古代先知所预言的:有一天,上帝将以一个小男孩的身份降生,成为“人子”,并担当世人的罪。
但最后一步在于我们自己。
我们必须决定是否要把全部信心交托给耶稣基督。
我们仅有今生短暂的时间来接受上帝的礼物,不能再拖延。
耶稣在哭喊中表达了这种迫切心情: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
橡子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我们有——我们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这份“永生的礼物”。
在此生中,我们只是“全能的上帝——宇宙的创造者、荣耀、美丽、爱与能力之源——的影子与破碎的形象”。
但你不必永远停留在这种状态。
耶稣说: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人听见我的声音而开门,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吃饭。”

